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00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注意力这个问题,我想不仅是让老师们头疼的事情,也是让家长朋友们更关注的问题。我们平时想到的如何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解决办法,或许也就是多提醒,提醒无效后的小惩罚等等,但作者在这里提出,“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一种内心状态——情绪高涨、智利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但这样的状态并非是只通过直观手段所能达到的,它取决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学生的见闻广度等。关于直观手段的运用我们稍后再仔细看作者的介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能对那些因素产生影响。

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灵活性

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独创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性。

批判性

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

敏捷性

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

系统性

指思维活动的有序程度,以及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

看到关于概念的界定,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每个孩子的表现千差万别,因为他们从出生就一直在进行思维素养的养成,并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就已经千差万别,从而让他们在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上出现差异。

在读书会的现场,我经常看到孩子们遇到自己曾经听过或看过的部分时高举手臂,想要把自己知道的立刻说出来。但教师或者教育者应该知道,真正吸引孩子们的并不是他所知道的,而是那些和他已知部分相关却又不了解的部分,这样的部分才是色彩斑斓的,才不是“所见即所得”。而教育者要做的就是点燃“思维的导火索”,引发他的思考,只有处于思考中的孩子,才会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这样的思考越积极,越能减轻他的脑力劳动;否则只专注于书本知识,只会让他对于不解的内容更加困惑,没有解惑的来源。这样“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既然直观手段可以起到提高注意的作用,为什么不是作者最提倡的?

“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只有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可见直观手段的作用是有限的,且使用条件也是受限的。

直观手段更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这也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条普遍原则。不可否认,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作文www.fwwkw.com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形成情绪记忆。在这一点上,我女儿的一位兴趣班老师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当她还是一二年级的小孩儿时,“记忆宝箱”就是老师教给她的一个记忆法宝,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的同步进行,可以让记忆更生动,更具有活力,使得记忆与色彩和感受相关,更符合儿童这一年龄段的思维发展。

通过对女儿学业内容的了解,我发现了教材的巨大变化,我感慨于现阶段学习大纲安排得超乎想象,但现在却觉得这确实是在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的道路上的必要调整,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中“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

从实物直观到图画直观再到符号直观,实现了儿童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如果孩子们在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词时,是站在开满荷花的池塘边边听边看的,这样的学习效果势必要比坐在书桌前看着书本上的图画进行想象要好得多,而待他们再看到这样一幕夏日景致时,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句诗词了。所以,这样看似平常的教学安排是值得尝试的。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