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幼儿园教师典型沟通工作案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园(英文/德文:kindergarten),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它是进行学前教育学校。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岁至6岁。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幼儿园教师典型沟通工作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典型沟通工作案例

  不知不觉,上班已经有3年多了,虽然在各个方面都有些小小的进步,但在家长工作方面却一直不敢恭维自己。

  实话实说,我是一个不太擅长交流的人,很多时候我宁愿把要说的话写出来也不知道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什么特定的语言环境和对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对于一定要运用技巧、掌握时机、仔细观察的家长工作来说,我提升起来一直比较困难,在家长工作方面,比较突出的案例很少,通过实践和总结,在家长工作方面形成的一些认识也比较浅显,今天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多多提点和帮助。

  首先,我觉得家长工作源于幼儿。幼儿是教师和家长之间交流的唯一焦点,无论是教师主动还是家长主动,在两者之间展开的话题都应该是围绕幼儿的一日生活和长远发展,我们没有必要与家长讨论家长里短,更没有必要评判双方的家庭事件,教师与家长之间,除了孩子这条纽带,不该有太多的接触和交融,因为这非但不利于保证教师角色的纯正,也不利于幼儿正常的发展需要。

  在刚开始接触家长工作的时候,我经常有一个误区就是要和家长成为一种无话不谈的朋友关系,我觉得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的信任我,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了解我这个人,他才能认可我的教育行为。但是简单实践之后我发现,这是一种很错误的做法:有的家长从客观上就不可能和教师成为真正的朋友,在他的心理,教师就是教师,家长就是家长,角色分明,分工明确;有的家长从主观上并不真正认可教师,但在客观上表现得很投缘,目的是和老师拉近关系,以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特殊的照顾,家长的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这其实对孩子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好处,而且对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会起到相反作用,曾经听过一个类似的案例,一位幼儿教师和班里的一位孩子家长比较投缘,善于搞人际关系的家长经常与教师谈及一些孩子以外的家庭话题,当教师偶然听到这位家长能够买到真正的便宜进口奶粉时,想到自己正在吃奶的孩子,又想到和这位家长的非一般关系,便以打折后的价格定期请这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带奶粉,突然有一天,教师被这位关系非一般的家长告到了园长室,事因是孩子午睡尿床了,教师没有发现,孩子穿着湿裤子在幼儿园呆了一下午,同时添油加醋的将奶粉事件汇报给园长,事后,教师连争辩甚至是向家长道歉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解聘开除了。可见,和家长之间特别是与这种家长之间不能有任何利益瓜葛,他不会把教师当成真正的朋友,只是一种利用的对象,和这种家长聊得话题越多越远就越容易堵住自己的后路;有的家长倒是诚心和老师成为很好的朋友了,但往往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他完全放心的把孩子交给你,孩子的教育完全成为了教师的责任,这样的结果不但违背了《纲要》中提出的家园共育原则,也容易给幼儿造成一种优越感的心理,不利于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其实,教师和家长之间还是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距离范围之内的,不冲不撞,不亲不腻,本着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为原则,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找准幼儿发展这一话题,避免利益瓜葛和不正常的人际关系,才最能体现教师的本色和价值,才最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信任,才真正有助于幼儿正常的适应性的发展。

  同时,我深有感触的是,在与家长进行幼儿发展情况的交流时,经常是想不起来孩子一天的表现如何,当家长兴冲冲地问我孩子今天一天表现得怎么样时,我经常是草草的一句挺好的,即便是这简单的三个字,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不敢说孩子不好,怕家长面子上挂不住,不敢说孩子很好,怕一日生活中有什么缺点被掩盖,家长发现后觉得教师没有关注到孩子。其实我是对孩子的表现不上心,并不是不关注,是关注了之后不入脑子,也分析不出孩子的表现是究于何种原因,思考不够深入,所以不能很系统全面的向家长做介绍,同时由于是新手教师,我很怕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说错了话,伤害幼儿和家长的自尊心,所以很避讳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园的情况。对幼儿的不了解,抓不住幼儿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把握不好幼儿这个焦点核心,我的家长工作从自身角度来说开展起来没有底气!

  第二,做好家长工作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关于幼儿的问题与家长有话可谈、有理可依,才能使家长信服、承认教师的专业,从而尊重教师的教养方式。面对家长时能够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特征,能够抓住特定年龄段的孩子的一些特殊表现,能够唤起家长的共鸣,这样的家长工作才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由于是新手教师,几乎所有的家长年龄都比我大,而且很多都是长辈级的,从家长的眼神中我能读出一种不信任与不放心,他们更多的愿意与老教师交流,愿意向老教师询问孩子的一些情况,即便有些时候会向我提出一些问题,我简单的回答和不专业的指导方法也不能使家长完全满意,他们还是寄希望于有经验的老教师,久而久之,我的家长工作动力没有了,自信也没有了,开始躲避和搪塞家长,总是用我替你问问唐老师来敷衍,没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方法,恶性循环。其实对于这样的现实状况并没有根本的解决方法,功底和经验是需要积累和锻炼的,抓住机会学习是很必要的,一点小小的改变和付出都是可以被放大的。

  第三,要用智慧和勤奋来做家长工作。读懂家长心里,知道家长在想什么,不单纯的迎合家长,也不让家长觉得心里不舒服,这就需要处理技巧。经过在园的学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将家长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家长实行不同的工作方法。对于知识型的家长,可以讨论一些理论的内容,用确实可信的理论依据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用规矩稳妥的态度面对家长;对于长辈型的家长,要用尊敬的态度、较缓慢的语速以及先报喜后报忧的方式对待,隔代人对幼儿一般都比较骄纵、宠爱,而且长辈级家长思维保守、固执,完全逆反于他的思维方式很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不利于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中等阶层型家长,在知识量方面没有知识型家长丰富,在育儿观念方面也存在误区,在这个类型的家长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发展,但不知道方法,整天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有的家长干脆就是将孩子送来幼儿园请老师当保姆看孩子,不跟老师交流沟通,不关心孩子的在园表现,对于这两类家长,教师既要耐心的解答家长的问题,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进行家园共育,也要及时主动地与家长沟通,逐渐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扮演什么角色,并如何扮演。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寻找与不同家长进行沟通的不同方式,并勤于思考和实践,找到与家长交流的最佳方式,为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寻求良好的途径。

  以上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点家长工作的心得,总的来说,家长工作复杂多变,需要教师端正态度、明确目的、勤奋学习、善于分析、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幼儿,关爱幼儿,为了幼儿的和谐发展认真做好家长工作。


幼儿园教师典型沟通工作案例

  小刘的母亲很配合,及时赶到了学校,小涵一听要请他的母亲来,有点慌神了,直让我不要请家长,说一定会改。看来小涵在家还是比较怕自己母亲的,这样工作也好做一些。

  小刘母亲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谢她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她过来是想和家长一块帮助小涵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小刘父亲听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说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简单叙述了一下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想要和家长好好沟通,让家长多方面了解小涵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能更好的开展对小涵的教育工作。他母亲听了我的叙述以后对他的行为很生气,说在家时他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就是自己犯了错还意识不到,并对家长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从表情上就是一种不服气。我一听,心想:看来不止对老师,而是有这样的习惯。我马上接住他的话问道:那当时您是如何教育他的呢?小刘母亲当即表现出一种无奈,说:我也想要教育,把他单叫进屋子,跟他讲道理,但是他却闷着头什么也不说,我一看就火,难免会对他大声地呵斥听得出来小刘母亲在教育他时容易失去理智,接下来他母亲补充道:我每次教育小刘时他的爷爷总是拦着我,还老说我的不是,弄得我更生气了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身上有好多不好的习惯的不到及时的纠正,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于他的教庭教育上有一定的问题。

  小刘母亲说自己一直很忙顾不过来小涵,平时就是跟着爷爷,爷爷很溺爱孩子,也不让说,不让动的,自己现在在小刘的教育上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经常晚上想到这个连觉都睡不好。

  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同时劝解道:小涵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这个孩子心地善良,有时也知道老师对他的好,懂得感恩的我举了一个小涵曾经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并列举了小涵在校时的一些好的表现,表示我对小涵并不会放弃,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学生的。小涵母亲听了以后面色有些缓和,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我觉得有必要给小涵母亲提出关于教庭教育上的一些建议:

  1、希望回去以后和家人沟通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好家人能达成一致不要袒护和溺爱孩子,毕竟是为了他好。

  2、在发现问题以后,一定要当时就给小涵指出来,不要忽视孩子的缺点。

  3、多看小涵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他建立自信。

  4、做家长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过于着急,因为对问题会于事无补。

  小涵母亲是若有所思,并答应尽力做到,我说把小涵叫过来吧,当着他的面再谈一些问题,不要让他以为老师在告他的状,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我把小涵请到了办公室,把刚才我和他母亲的谈话简短的叙述了一下,并当着他母亲的面也肯定了他平时一些好的方面,同时刻意对他的母亲说回家一定不能大声呵斥和打他,一定要好好的沟通。小涵的面色也比较缓和了,但是还是不说话。


幼儿园教师典型沟通工作案例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孩子能愉快自然的适应小学生活,将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永久、深刻而美好的回忆。我是一名多年从事幼儿园保育保教工作的老师,根据长期跟踪了解初入小学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及行为表现,我认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输在起跑线上,首要的是消除初入学孩子心理及行为上的障碍。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的老师应多向幼儿园教师请教,重温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场景,学做幼儿园阿姨,让孩子无负担地度过幼升小的心理过渡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让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这重大转折期,教师切不可心急,初入学孩子一下子很难适应课堂教学,教师一步一步慢慢来。因孩子模仿力强,教师可走下讲台、蹲下身融入孩子之中,少些要求多些示范,然后比比谁学得好。如培养课堂行为习惯,采用参观大哥哥大姐姐上课的形式,老师再加以适当指导,可使初入学孩子很快进入角色。又如升旗仪式,可采用视频手段,让学生知道升旗仪式时应怎样排队,怎样站。对孩子的日常行为的培养,教师也不能全凭讲解,应采用多种手段,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课堂布置首先要做到整洁舒适,小朋友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到课堂桌椅整齐,窗明桌净,一走进课堂便有心情舒畅之感,学习园地中贴出一些学生优秀的书画,美化课堂能启迪心智;充分利用黑板报进行心声交流和解难释疑;建立生物角,近似于幼儿园,让孩子们感到熟悉又亲切,优美舒适的环境是学生无声的良师,学生处处受感染,处处受教育。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班级凝聚力

  虽然初入学孩子还很小,但教师对他们也应坦率。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恰当开好和学生的见面会,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姓名、经历、兴趣和爱好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沟通感情。平常多跟孩子谈心,一个个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周围环境,个人交往和兴趣爱好等情况,熟悉学生。初入学孩子辩别是非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意外状况,教师切要让孩子觉得老师并不可怕,还很可亲。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自身要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就是一种潜在的吸引力,巨大的向心力和无形感召力,在初入学孩子心目中,这种凝聚力,既有母亲般的挚爱,又有榜样的影响,还有长辈那样宽容和理解,有了这样的凝聚力,就容易吸引童心,雕塑灵魂,也就能为建设良好班集体提供有利条件。

  四、教学方法的直观形象和多样化

  初入学,首先要学的就是那些枯燥的拼音字母。在这一阶段,如果孩子产生厌学心里,将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应好好把握住这一阶段的拼音学习,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气。比如在教学第一个拼音字母时,可借用幼儿园的游戏情景:由一个小朋友来扮病人,还专门给她梳上一个小辫子,老师来演医生。让其他小朋友看清病人的特征,圆圆脸,梳着一个小辫子。看病时,医生让病人张大嘴巴,发出声。然后让同桌两个小朋友再表演,人人参与,气氛热烈。这样,小朋友就能在玩耍中掌握了字形和发声要领。

  五、通过各种活动,实现自我能力

  孩子大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没有自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实现自我能力。我首先让学生从打扫卫生做起,让他们懂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要把自己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人都有责任。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并和孩子们一起扫地,边扫边讲解扫地步骤,从中充分发挥表扬的神奇魅力,让每个孩子得到赞许,得到步定,使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同时,也鼓励他们回家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天到校总结,看哪个小朋友做得多,让孩子意识到,劳动能得到许多人的认可,会增强他们的劳动光荣感。这样,在劳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力。

  六、家校联系,共育小苗

  幼儿园做得最好的就是家园联系了,几乎每天教师家长都在沟通和交流。教学对孩子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与学校就要取得一致的步调。在家里,孩子的点滴进步应让老师知道,老师可在班级中进行表扬,让孩子知道大家都在关心他,自己有了进步,有这么多人看到,很容易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学校孩子思想上有波动,或行为上存在问题,老师也应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帮助孩子闯过难关,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发展。

  总之,有效帮助孩子成功启航小学生活,小学教师功不可没,但如果不事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就不能很好地指导孩子超越断奶期,小学教师要在自己深厚而广博的专业学识之外,也需要像幼儿老师一样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