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留置针固定不规范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静脉留置针(Vein Detained Needle),是由不锈钢的芯,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留置针固定不规范的原因及整改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置针固定不规范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静脉留置针(vein detained needle)的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减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目录

  一、操作规范

  二、注意事项

  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之探讨编辑本段

  一、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编辑本段

  二、注意事项

  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3、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4、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此时应拔出静脉留置针,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编辑本段

  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之探讨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时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但留置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卫生行政部门,院感及留置针厂家都主张留置时间不应超过3-5天,各种文献报导时间也不尽相同,本文就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点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1 留置时间的观点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一天,长者达27天。赵改婷通过动物实验建议保留96h,戚虹认为在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和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李晓燕等观察50例套管针留置患者,平均留置8-9天,其中最长达27天,无一例发生感染。GARLAND研究认为,只要适当监测,外周Teflon导管可安全保留达144h.黄丽云等人认为可在血管内保留5-7天。翟湘贵等认为留置15天左右为最佳时间,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的当,局部保持较好,无炎症反应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

  2 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

  2.1穿刺部位

  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而外周静脉比较薄,肌层活动相对较少,靠壁的血管更替较慢,加上使用留置针时局部的包扎和制动,使静脉血流变慢,给血小板沉淀的机会,促进血栓形成,导致留置针堵塞。留置针最好选用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等大静脉。田春梅等人对205例患者的观察中发现:穿刺部位不影响留置时间。

  2.2操作因素

  2.2.1操作中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症反应,大大缩短了留置时间。

  2.2.2型号不符,临床上应选用较粗的静脉和较细的静脉留置针,这样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量的血液边流,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机会。

  2.2.3穿刺部位:避开关节处,牢固固定敷料,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均会降低炎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关节处穿刺者输液时置针肢体易取外展位,可使液体滴入顺利,延长留置时间。

  2.2.4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且要待干后穿刺,以免碘酒、酒精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周围皮肤的红、肿、硬结。

  2.3病人自身因素

  2.3.1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高龄、肥胖、吸烟及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

  2.3.2活动: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当患者不活动或活动较少时,使血流变慢或淤滞,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降低,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而活动方法不当,使有留置针的肢体处于下垂姿势,因重力作用造成血管堵塞。而不得不拔管而缩短留置时间。

  2.4输入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

  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高渗液如20%的甘露醇、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剂及缩血管药物等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引起静脉炎,缩短留置时间,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同时应在输液过程的中间输入,如需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患者,应每隔2-3小时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的液体交换一次。

  2.5封管方法不当

  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5.1封管液的种类:生理盐水和肝素无论哪种进行冲管,对导管的通畅没有影响。

  2.5.2封管液的剂量、浓度与留置时间间的关系报告差别甚大。梁燕等用0.9%盐水3ml封管保留留置针79h.曹忆妹等对60例患者研究显示,10ml生理盐水封管可留置2d,20ml生理盐水封管可留置5d,高血压患者应增加封管液的量。

  2.5.3封管方法:用相同的封管液,但封管方法不同,效果有明显差异。曹忆妹等发现,推注完后退针堵管率为20%,边推边旋转退针堵管率为3%,较前下降17%,平均留置天数为5d.同时发现封管速度与堵管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有一定的关系,快速封管天数为15d,慢速封管为5d.蒋燕等发现用生理盐水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先缓慢推入3ml后,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其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缓慢全部推完后拔出输液针封(有效率为6493%)。张家荣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封管针的针头斜面进入套管针内,均匀推注3ml肝素溶液留置的天数明显高于将封管针头2/3进入套管针推注2ml后,再将剩余1ml边推边退正压封管留置的天数。前者留置4d堵管率为7%,前3d无堵管发生。后者封管后第2天即发生堵管,堵管率为3%,4d堵管率为40%.曲瑶等对120例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推注速度的临床观察显示,快速推注肝素钠稀释液(25/ml)进行封管,堵管率占46.67%,缓慢推注组堵管率仅为5%.一些学者仍采用低浓度(12.5/ml)小剂量(2ml)的肝素溶液进行封管,每6~8h用同样剂量肝素溶液冲管一次。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加大了护理工作量,未能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2.6活塞夹闭部位

  李冬梅等观察200例置留置针患者,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时被夹闭管腔内失去液体静压作用,当夹闭延长管远段时,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从而使回血率增加,相应堵管率增加,致留置时间降低。

  2.7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护能力

  2.7.1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病人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以免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致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缩短留置时间。

  2.7.2在使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侧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热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了静脉回流,增加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2.7.3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2.8无菌操作

  2.8.1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确保质量。

  2.8.2消毒范围宜8cm以上,2%碘酒消毒待干后方能用75%酒精脱碘2次,并且待干后穿刺或更换。

  2.8.3穿刺成功后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待干后,用无菌透明保护膜紧贴皮肤固定好。

  2.8.4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从尔缩短了留置时间,又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和护理工作量。

  2.8.5多数学者主张每天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穿刺针眼及周围皮肤并更换敷料,可以延长留置时间。许燕等研究表明,每日换药组与隔日换药组在留置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由于无菌透明保护膜具有密闭性好,粘贴皮肤紧密不易脱落的特点,笔者认为不宜频繁更换。频繁揭开保护膜易导致留置针脱出,且揭开紧贴皮肤的保护膜的操作过程,套管在血管内移动易致血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如穿刺处出现渗液、渗血、出汗较多、保护膜与皮肤间有气泡时应及时更换。

  3 结语 只要我们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既可保证病人的安全,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保证留置针留置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在静脉输液治疗与花费上得到最大的保障,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主题。


留置针固定不规范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针对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制定科学专业的护理改进措施,从而提升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并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以及提升护理水平、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留置针;提升;因素分析;改进措施;护理

  静脉留置针在国内各级医院已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留置针的优点也得到了患者和医护的一致认可。其优点是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患者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减轻护士工作量;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尤其对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留置针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现象,这也是目前临床护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院骨伤科护理部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解决了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静脉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d,有报道套管针留置5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零,建议将5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1]。美国BD公司产品说明书的建议留置时间为3~5d。我院骨伤科病房使用的是林化牌的留置针如图1所示。本科对80例应用留置针患者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统计:留置时间为3~5d的占22.5%,留置时间为1~3d的占50%,留置时间1d的占27.5%,平均为2.5d。通过统计可知,我科患者达到规定标准的比例明显过低。

  1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原因分析

  针对科室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实际情况,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冲封管方法如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及剂量,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输注高营养液及刺激性药物等有关。导管堵塞是造成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重要因素。

  1.2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 护士的留置针技术操作水平及临床经验对留置时间有直接的影响。留置针穿刺技术水平、留置针型号选择、软管进入静脉不够、固定方法及留置针活塞夹闭位置都是影响留置针时间过短的重要因素。

  1.3药物外渗 药液外渗是常见并发症。与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有关。还有当穿刺针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或穿刺过度导致损伤静脉后壁、以及血管选择或留置穿刺部位不当等都有造成药物外渗的可能,致使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

  1.4患者自身的因素 留置针留置期间,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导致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引起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缩短留置时间;或肢体局部受压碰触到留置针;以及患者对留置针缺乏认识怕引起感染和担心破坏静脉而自行拔管等现象都是导致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重要因素。

  1.5其它因素的影响 药物原因或长期卧床患者引起静脉炎或静脉血栓都是导致留置时间过短的原因,见图2.

  从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影响因素并结合科室的患者留置针使用情况统计:堵管因素占32.5%、护士操作因素占26.25%、药物外渗占18.75%、 患者自身原因13.75%、 其他因数占8.75%。

  2 临床护理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因素,通过品管圈活动,进行分析,制定以下相应改进措施,使留置针留置时间得到很大提高。

  2.1导管堵塞因素的影响改进措施

  2.1.1冲封管方法不正确 对封管技术通过临床实践的方式进行训练。采用脉冲式封管方法:输液毕使用5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即推一下、停一下、再推一下、停一下、最后关闭调节夹,拔针。

  2.1.2封管液及剂量选择不当 每次输液完毕用浓度为125u/ml的稀释肝素钠盐水5ml(1:100)封管。即5ml注射器全部插入肝素帽内均匀注入肝素液,剩余1ml时采用边推边旋转的推针手法,注入完毕夹住留置针导管,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压力趋于平衡,并保持12~24h。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患者(如血液病),可使用生理盐水封管。

  2.1.3静脉输注高营养液及刺激性药物 临床上将高渗或刺激性液体提前输注,并充分的稀释及减慢输液速度,结束后静滴生理盐水约20ml。如需封管再用肝素盐水2~5ml或生理盐水及时封管,防止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

  2.2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因素的影响改进措施

  2.2.1选用留置针型号不符和软管进入静脉不够 我们根据静脉的大小、显示程度、穿刺部位、患者年龄来选择留置针,穿刺时选择相对较粗、直、有弹性、无静脉瓣等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对成年患者选用上肢静脉,首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对4岁以下的儿童选用头皮静脉,穿刺时将软管全部进入静脉中。

  2.2.2穿刺技术水平及临床经验不足 制定留置针学习计划表。首先收集留置针临床应用资料进行学习,再观看留置针操作视频进行巩固,同时结合实践相互讨论,系统的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穿刺技术训练,提高专业化水平,丰富留置针操作和护理的临床经验,并进行考核,及时检查学习及训练效果。

  2.2.3留置针夹闭位置不妥 操作时用右手持注射器,左手中指和拇指固定延长管远段向外用力,食指垂直推动小夹子向内用力,将延长管置于小夹子根部,与活塞根部呈90角,在静脉留置针近段夹闭(延长管前1/3段处),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3~4cm。见图3.

  2.3药物外渗因素的影响改进措施

  2.3.1穿刺针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 注射前按静脉输液法排气,皮肤消毒范围8cm,取下针头保护帽,旋转松动针芯,并检查针尖及套管是否完好,右手持针冀与皮肤成15~30角直刺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继续进针0.1~0.2cm,观察回血,以确保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然后边退针芯至外套管,边将套管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连接输液管,调节滴速,用胶布固定好导管并保护穿刺部位。告知患者留置针肢体避免过度活动。

  2.3.2血管选择和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穿刺时选择粗直,弹性好,清晰的血管。成年患者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应避开关节处及皮肤有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并妥善固定。

  2.4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2.4.1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留置肢体局部受压 使用留置针期间,告知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在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侧肢体,湿热敷效果更好,以热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增加了患者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患者局部的抗炎能力。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需加强营养。

  2.4.2患者对留置针缺乏认识怕引起感染及担心破坏静脉 向患者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脱出、污染等。

  2.5其它因素的影响如防止静脉炎或静脉血栓的应对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长期输液患者,应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3 小结

  我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各项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改进措施,很好的解决了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问题,使平均留置时间由2.5d提升到4d,推广了留置针在我院临床上的应用,使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王秀华,王哗光.加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2.

  [2]陈英,于晓锦,等.浅静脉输液技术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53-854.

  [3]周晓慧.静脉留置针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04.21(10):8.

  [4]杨小琴.静脉留置针封管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和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4.7(7):3.

  [5]石艳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原因分析 [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3.6(1):68.编辑/蔡睿琳


留置针固定不规范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皮下血肿

  原因:操作技术不熟练、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因素而导致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

  护理对策: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程及技巧,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确,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留置针,提高穿刺成功率,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输液体外渗和渗出

  原因:进针角度、病人配合度及固定效果等因素均与液体渗透形成有关。病人情绪焦躁不安易动、静脉留置针套管未进入血管管腔内、套管与管壁接触面积过多均可引发液体外渗和渗出。

  护理对策:合理安排输液,先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在输完之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并缩短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3d。发现液体渗漏时,立即停止输液,更换部位和留置针重新穿刺。同时,嘱咐患者抬高患肢并制动,以减轻水肿。根据渗漏的范围、程度、药物种类,选择不同处理方法,临床常用冷敷、热敷、药物外敷、局部封闭及物理治疗等方法。

  静脉炎

  原因:年龄大、反复穿刺、合并糖尿病、穿刺部位下肢、使用时间过长,病人并发静脉炎几率显著增加。药物输液速度及pH值对静脉炎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护理对策: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强刺激性向弱刺激性输入药物,且输入高浓度药物时适当减慢输液速度,连续输入2种或2种以上药物时换药间隔可采用输注生理盐水,以预防或降低静脉炎的形成。

  选取适当的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血管选取以韧性好、血管粗直、血液循环良好且无静脉瓣为宜,尽量避免选取邻近关节部位作为穿刺点,以便更好地进行静脉留置针固定。穿刺及固定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熟练,避免反复穿刺操作,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留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