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疫情背景下旅游业的影响和发展对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疫情背景下旅游业的影响和发展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疫情背景下旅游业的影响和发展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系统性的负面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解决旅游供需错配、产品结构失衡、重复低效投资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去无效产能、调产品结构、提发展质量的缓冲期,能否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关键在于疫情结束后能否围绕旅游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现代旅游和休闲需求建立有效的旅游供给体系。

  一、影响分析

  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导致2022年春节假期旅游业几乎颗粒无收。非典暴发17年后,我国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之间高度依存,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期进入新常态,这些因素都使得此次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冲击成倍放大,基于此,旅游学界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本次疫情对我国旅游业乃至全球旅游业造成的负面效应将远超2003年暴发的非典。如能像钟南山院士所期望的,疫情能在4月份结束,那么就意味着2022年第一季度旅游业出现了一个空档期。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就疫情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进行了乐观、基准和悲观的仿真测算,基准结果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全年我国旅游总人次将较上年减少9.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减少约1.55万亿元,而2003年全年的旅游总收入才不到5000亿元。从旅游市场复苏的空间结构来看,疫情控制较好的地区将率先回暖,从而使得旅游业的恢复呈现空间不均衡性特征。另外,三大市场复苏的时间节点也不一致,根据旅游市场发展的规律,往往国内旅游先回暖,其次是出境旅游,最晚的是入境旅游。

  1.对三大旅游市场的影响

  旅游业是2009年金融危机后率先复苏的行业,2003年非典发生时旅游业短期受到重创后很快就出现报复性反弹态势。根据以往经验,从较长周期而言,疫情对三大旅游市场不足以形成长期持续的负面效应,但三大市场回暖的时间周期不同。一旦疫情结束,压抑的出游需求将带来国内旅游市场的报复性增长,其次是出境旅游,复苏难度最大、最晚的是入境旅游。

  (1)国内旅游市场。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尤其显著,对暑期旅游产生的影响仍需根据疫情发展走向进一步判断。根据交通运输部的初步统计,2022年春节假期10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共发送旅客约1.9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同期下降近73%。全国范围开展疫情防控之后,航空铁路、在线旅游企业、旅行社和酒店经历了退票、退订潮,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几乎全面停摆。根据当前疫情发展的形势研判,旅游市场的惨淡局面极有可能持续到清明和五一假期,从而导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大幅缩水。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仿真测算基准数据,受疫情影响,2022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56%和69%,全年减少9.32亿人次,减收1.18万亿元。

  (2)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来华旅行警告、航空客运暂停、他国入境管控和我国出团禁令等措施,使得疫情不仅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造成重创,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也因此大幅缩水,使增速放缓的全球国际旅游市场雪上加霜。首先,从中短期来看,疫情将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产生直接的负面效应,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从全年来看,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34.7%和40.6%,较上年减少5032万人次和534亿美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一改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每年的同比增长率不超过5%,甚至多个年份出现负增长,此次疫情过后,入境市场要恢复到之前水平并实现持续增长,将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在目的地营销和完善入境旅游供给链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其次,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短期内锐减,疫情过后将逐步回暖,但出境市场的复苏要晚于国内旅游市场。再次,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一份声明中称,2022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约15亿,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统计去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1.6亿,在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次中占比超过10%,因此,此次疫情还将对全球国际旅游市场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2.对旅游供给侧的影响

  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系统性的。一方面,疫情给旅游供给侧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第一季度旅游企业损失惨重,陷入生存危机,尤其是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破产的风险加剧。然而,另一方面,这次停摆为我们反思和解决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供需错配、产品结构失衡和重复低效投资问题,提供了缓冲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早已进入休闲度假游时代,旅游者需求更加多元化,对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需求旺盛,但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中,让人们只能到此一游的观光产品较多,休闲度假游产品缺乏,旅游产品结构失衡,供需错配现象较严重,有些地方为了追逐政绩或争取扶持资金,对旅游投资规模贪高求大,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大干快上,低效旅游投资过热。解决上述旅游业长期存在的顽疾,也是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要义。在这次危机中,不仅有效旅游供给面临生存危机,无效供给更容易被淘汰。待旅游市场复苏后,为了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现代旅游需求,这些在危机中被错杀而搁置的优质资产将迅速被盘活收购,部分其他的存量资产也或将通过跨界融合、文化导入等方式重获活力,从而使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再者,后疫情时代的旅游资产重组整合将改变旅游业的竞争格局,对培育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市场主体形成助推效应,从根本上提高旅游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我国步入世界旅游强国行列的进程。

  二、应对策略

  综上,旅游业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层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沉重打击,在旅游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上,想把危机变成契机,不仅需要超前向市场渗透提振旅游需求,更要在优质旅游发展理念下建立更加优化、有效的旅游供给体系。

  1.供给侧

  对于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旅游企业而言,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主动利用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切适用的减负政策(延期缴纳社保和税款、房租补贴、投贷奖等)和金融支持政策,化解企业资金流动性危机。其次,在疫情期间,应抓住这个停业期做好市场研判,简单靠疫情后市场复苏时的推广营销来重建渠道,不如充分利用这个市场空档期进行线上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重塑。再次,关注因资金链问题而倒闭的优质资产,疫情一旦结束,这些优质资产将成为资金争抢的目标,因此,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需求,从增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休闲性、体验性的思路出发,提前做好投资和发展规划。此外,疫情结束后,压抑的旅游需求将在短期内迅速甚至成倍释放,因此,在疫情期就要开展线上营销渗透,做好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和复工预案,从容迎接后疫情时代的旅游井喷。最后,此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再次警醒旅游业者要尽快建立旅游应急机制,从制度、物资、人员、经费等层面为应对突发性危机提供保障。

  2.需求侧

  三大旅游市场应分别施策,制订旅游振兴计划。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应把恢复国内市场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在后危机时代国内旅游市场往往最先回暖,我国每年数十亿人次的市场规模使其成为三大市场的重中之重,也只有国内旅游市场复苏企稳,入境市场的恢复和提振才有希望。经历了此次疫情,公众的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有基础的旅游目的地在营销推广时应更加突出康养旅游特色。其次,出于公共卫生安全的考虑,入境旅游市场的恢复将晚于国内旅游,因此在提振入境市场时,一是应树立安全的目的地形象,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保险,为入境旅游者重建赴华旅游的信心。再次,树立文化自信,通过优化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出台旅游购物退税等政策,引导出境旅游市场回流至国内。

  3.政策面

  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当前国家与地方在审批、服务、金融、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应急支持政策,由于疫情结束后旅游市场恢复有一定时滞,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应有计划、有重点、分区域地延长现有应急支持政策的有效期。除了供给侧的政策支持,还应通过调休和弹性工作时间等措施为旅游需求的释放提供便利。对于医务工作者等疫情期间一直忙碌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除了额外的工作补贴,还应安排调休,这相当于调整了旅游出行的时间结构,使春节假日旅游需求红利延后释放。


疫情背景下旅游业的影响和发展对策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基于系统理论视角,本文全面考察了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关联的行业、区域、市场、重要时间节点的影响,并对旅游业的振兴进行了初步预测,即我国旅游业需经历受疫情冲击的高峰期(1-3月)、受疫情冲击的影响期(4-6月)、旅游市场的恢复期(7-9月)、全面振兴期(10月-)四个时期,旅游市场将按照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的顺序逐步恢复。需要从提升旅游业的数字化能力、大力发展健康旅游市场、引领旅游业跨界融合、构建旅游业危机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促进旅游业全面振兴。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域旅游内涵特征、实现路径与促进政策的分类分层系统化研究(17AJY023)。

  [作者简介] 翟燕霞,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协同创新、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石培华,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政策、旅游创新管理、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红色旅游;陆明明,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旅融合、健康旅游、旅游教育

  一、引 言

  2022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踩了一脚急刹车,旅游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旅游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旅行社、OTA平台等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由于此次疫情传播迅速、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变化快,并呈现全球性、全面性、全方位发展态势,对旅游业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冲击是巨大的。因此,理性评估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系统预测旅游业复苏振兴的时间和空间轨迹,科学明晰后疫情期旅游业的振兴机制及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冠肺炎疫情

  对旅游业影响的多维度考察

  (一)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1. 对旅行社的影响。受疫情影响,旅行社面临较大经营困境,尤其是中小旅行社更是面临破产倒闭风险。首先,疫情导致旅行社现金流紧张,短期资金压力明显。疫情期间,旅行社全部停业,大量支付给航空公司、邮轮公司、地接社、酒店包房等的资金短时间难以收回,春节大量的退单款已经严重冲击旅行社发展的资金链。再加上企业基本运营成本,包括房租、员工工资等基本开支,导致旅行社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行业内90%企业都存在现金流问题。其次,复工防疫成本增加,员工收益受损严重,业务损失惨重。由于疫情暴发时间为春节黄金周期间,大量的退单退款,导致导游人员停业,不仅影响业务的开展,也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再次,旅行社企业面临退团退单涉及的旅游合同纠纷。旅行社需要妥善处理游客行程调整和退团退费的要求,对旅行社的生存带来严重影响。

  2. 对OTA平台的影响。作为重要的在线旅游营销渠道,OTA一直是传统旅游业的合作伙伴之一,通过对方提供的佣金、中介费或产品价差来获取利润。新冠肺炎疫情对在线旅游服务商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受损最为严重。受疫情影响,旅游者改变原有出行计划,使OTA平台订单量骤减,退单量激增。同时,依附于各大OTA平台的供应商也面临巨大的损失,导致OTA平台应收账款无法到账、订单取消、违约赔偿等。

  3. 对住宿业的影响。由于住宿业严重依赖快速滚动的现金流,经营成本高,加上此次疫情暴发导致人员流动性被限制,疫情贯穿春节、元宵等中国传统节日,停业、半停业成为住宿行业的常态,全国住宿业遭受重创。酒店会议、餐饮、住宿订单的取消、商务旅行的取消、旅游出行计划的终止、节后上班的延期导致的大量退订潮,为住宿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再加上接管医护人员的酒店等,面临高昂的成本与支出,以及疫情期间租金、水电、员工工资、税费等固定成本高,不少行业企业面临倒闭风险。

  4.对旅游景区的影响。疫情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为经济收入降低,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接待规模大和景区门票价格高的景区受到的影响和遭受的损失更加严重,如冬季热门的省市景区,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和长春,京津冀区域、西南地区(以四川、云南、广西等旅游强省为代表),以及华南地区的广东和海南等。间接影响是景区维护成本增加,景区基础设施、娱乐设施等其他接待设施的维护、检查、修理,以及能源的供应等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此外,室内景区受疫情防控要求更严格,维护成本更高,收入损失也更大。

  (二)疫情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本次疫情对旅游业造成的直接冲击是第一季度,因景区接待的季节性特征和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影响最严重的是湖北及周边省份、华南、西南地区景区,华北、东北、西北景区整体受影响程度相对较低。结合2022年第一季度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可以看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山东等省受疫情影响非常严重。此外,因资源类型不同,受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如北方冬季滨海旅游、湖泊、避暑等冷门景区直接损失比较小,而民俗风情、节庆活动、都市旅游等类型受损失则比较严重。

  1. 对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以后,国家日益重视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目前我国已由冰雪资源大国转变为冰雪旅游经济大国。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相关数据,冰雪旅游热门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京津冀区域以及内蒙古和新疆。尤其是黑龙江、吉林長白山、张家口崇礼、北京近郊等,成为热门冰雪旅游目的地,但受疫情影响,热门成为冷门。

  2. 对冬季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春节期间除了冰雪旅游产业以外,很多人会选择南下避寒。根据2022年同程数据显示,报名最热门的城市是三亚、北京、广州、厦门、昆明、丽江、成都、上海、桂林、西安、珠海、西双版纳、重庆、北海。特别是以餐饮、旅游、交运等行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南,其连续十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的占比为全年最高。受疫情影响,旅游业贡献值大幅降低。  (三)疫情对不同市场的影响

  1. 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受疫情的影响,春节期间居民被迫取消出行计划。文化和旅游部从1月20日要求全国各主要景点关闭、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取消。国内旅游市场全面阻断,呈现断崖式下降的局势,旅游收入减少、旅游企业面临巨大压力。疫情刺激云旅游等线上旅游新业态,如同程艺龙发起成立的城市方舟联盟、携程发起云旅游活动、宅家云旅游专题等,但线下旅游遭受重创。

  2. 对出境旅游市场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增长较快,正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截至2月25日,134个国家限制中国游客入境。后又因疫情全球蔓延,出境旅游团队业务全面停滞,个人旅行也受限,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游客的签证和旅行进行限制,使国人出境旅游市场受到重创,对全球旅游市场也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3. 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国内的疫情得以较好控制后,境外疫情形势却依旧严峻,为了防控疫情需要,入境旅游市场受到的冲击较大,我国主要的客源市场如韩国、日本、美国等,团队入境旅游几乎停摆,散客入境旅游受到巨大冲击,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旅游业振兴预测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与疫情冲击、生活和消费信心需要重新提振、国际环境变数增多等多重因素叠加挑战。但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旅游业发展黄金期的阶段特征不会改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改变,旅游发展的支撑条件不断向好不会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依然较好。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旅游业要完全恢复到2022年的水平,需要10~12个月的时间。有的地区和景区,特别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知名度大、品牌效应强的景区回升较快,在今年下半年应能陆续达到疫情前水平,而有的地区、景区可能无法回升。疫后旅游的全面振兴,将经历冲击的高峰期(1-3月)、冲击的影响期(4-6月)、国内市场的恢复期(7-9月)、全面振兴的发展期(10月以后)四个阶段。

  (一)旅游业受冲击的高峰期(1-3月)

  此阶段属于疫情的彻底控制期,旅游业暂时停滞。部分省市逐渐放开了部分旅游景区及经营项目的正常营业,实际上复工复产和成效收入仍存在变数。复工复产不仅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加重了地方防控疫情的难度,同时因客流流动带来人员的聚集,加重疫情的扩散。此阶段,海外疫情进入快速扩散期,成为全球需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事件。加上境外病例的输入,对中国疫情的防控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此阶段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而根据文旅部发布消息,截至3月16日,全国28个省(区、市)3714家景区逐步恢复开放,复工率达到30%。此阶段以探亲游、城市和周边乡村游休闲游、商务旅行为主。旅游客流逐步向生态景观好、资源品质高的区域发展,如四川、贵州、广西、浙江、山东等,还包括部分滨海城市。

  (二)旅游业受冲击的影响期(4-6月)

  随着各地逐步复工复产,以及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出台和文旅消费券的发放,此阶段旅游业主要以亲子游、探亲游、自驾游、乡村游等为主的周边游。2022年5月2日,全国所有省份应急响应级别均调整为二级或以下。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小长假前,70%的全国旅游景区已经恢复,但仍采取提前预约形式,严格控制景区客流量,以营造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根据五一期间发布的旅游市场数据,多以周边游、近郊游、乡村游为主。根据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初步预测率先恢复的区域是西北地区(青海、甘肃、西藏、陕西、新疆),其次是西南地区(广西、贵州、云南),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和华中地区(湖北、河南)仍将是恢复较晚的区域。因此,冲击影响持续较长的是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区域性损失严重。

  (三)旅游市场的恢复期(7-9月)

  疫情控制较好后,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将逐步恢复至正常的营业状态。人们心理恐惧感消除后逐渐恢复,旅游的需求欲望逐渐增强,呈现恢复的势头,加上正值暑假的到来,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状态需要得以释放,国内中远程市场将获得发展。资源富集地区、品牌形象突出、适宜人群广的景区,将会逐步发展起来。养生旅游、康养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会率先成为热点。就空间恢复轨迹来看,依据以往旅游市场的发展,结合5A级景区分布和网络关注度初步判断,5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表现为一条高关注带(太行伏牛秦巴武陵)、三个主中心(长三角环渤海川北)、五个次中心(济南、西安、武汉、成都、广州)。上述区域将率先恢复,仍以散客休闲游形式为主。此外,长白山、山东、云贵川、长三角区域的康养旅游也会逐步恢复。

  (四)旅游业的全面振兴期(10月-)

  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为防范境外病例输入,再加上居民心理恢复、居民消费能力、旅游市场扶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预估出入境旅游恢复时间将大大滞后,相应地,旅游业的全面振兴可能需要持续一年以上。尽管全球疫情对旅游业全面振兴带来冲击,但依靠中国坚实的经济基础、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客源市场基础,以及经济恢复足够的韧性和弹性,将以中国旅游业的重振带动全球旅游业的全面振兴。

  四、后疫情时期促进旅游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后疫情时期,需要从抓住数字时代新机遇、引领跨界融合新阶段、迎接健康旅游新时期、探索危机管理新模式等方面着手,促进旅游业的全面振兴。

  (一)提升旅游业的数字化能力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的深入应用,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旅游产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科学支撑经济发展。疫情发生后,全社会包括全旅游行业和企业都采用数字化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疫情下受益的场景分成两类,即线上+和服务+,疫情助推了新场景的出现和应用。很多旅游景区通过搭建网上商城售卖特产、与网红主播合作帶货,通过淘宝主播直播间、抖音直播等方式,探索云消费新模式。酒店开设直播间,推出直播项目,扩大与消费者的交流场景,提高品牌粘性。此外,支付宝上的健康码、用于办公的钉钉和腾讯会议、服务居民生活的饿了么、盒马鲜生、购买处方药的阿里健康、负责物资配送的菜鸟等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等的变革,正逐步催生旅游业新业态和新生机。未来要积极运用5G、VR/AR、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大力推行数字化变革,提升旅游企业和行业的数字化能力,让数字化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引擎,提高服务效能。  (二)大力发展健康旅游市场

  疫情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旅游市场,这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方向。目前健康旅游市场发展空间比较大,如20222022年的年增长率为6.5%。国家也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健康旅游发展,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222030年)》《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均明确提出健康旅游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旅游业发展亟需一场新健康变革,树立新的健康观,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旅游企业工作经营方式,形成旅游業健康发展方式,提升旅游的健康价值和健康水平。因此,应深入挖掘康养旅游资源,推出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健康旅游与林业、农业、体育运动、医药卫生、房地产以及交通运输等协同发展。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发挥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发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在中医药观光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特色医疗旅游、中医药疗养康复旅游等方面开发产品和线路设计。发展康复疗养服务和休闲养生服务,开发居住养生、运动养生、游乐养生、文化养生、美食养生、医疗养生等产品和线路。

  (三)引领旅游业跨界融合

  随着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文旅和科技融合、文旅和交通融合等旅游新模式新业态的协同发展,新兴消费群体的个性化、体验性要求更加显著,因此,旅游业要更好进行跨界融合,尤其是旅游企业要拓展经营边界,实现叠加效应,可借鉴疫情期间现代科技与宅经济的紧密结合,如自助餐饮、自主配送,餐饮行业除低价售卖或免费赠送储备食材,还开展云美食,与外卖外送平台、生鲜电商等企业跨界合作等。旅游企业可尝试布局副业,通过跨界合作来将疫情损失降至最低,另辟发展新路径。如疫情期间同程艺龙携手好大夫开通免费在线义诊,24小时在线免费答疑,众信旅游联手平安好医生推出免费24小时在线义诊服务等。文化+旅游、旅游+健康、旅游+影视、旅游+演出、旅游+农业等的跨界融合,应当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旅游产业发展要尝试跨界营销,对接移动互联网。跨界营销对共创体验有正向作用,共创体验能够创造顾客价值。旅游业在跨界融合中,在考虑如何跨界、与谁联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旅游产品融入跨界元素,产生更多附加值。

  (四)构建旅游业危机管理模式

  旅游危机具有全球性和全面性、突发性和紧迫性、连带性和危害性、周期性和阶段性、不确定性和双重性等特征,对旅游产业、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旅游者等均产生影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以上。在应对旅游危机的过程中,后期建立常态化危机管理体制至关重要。旅游危机分为旅游危机前、旅游危机中、旅游危机后,旅游危机管理体系主体主要有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等。经过此次疫情,需要探索新的旅游危机管理模式。一是政府危机管理。危机前,政府要防止危机的暴发或将其置于萌芽状态。要及时关注危机动态变化,搜集各种数据,及时对危机进行预测分析,完善危机预警系统;危机中,要对危机的变化做出决策判断,正确对待危机影响和旅游业发展的利益关系;危机后,要及时对危机进行总结,同时注重恢复旅游信心和旅游市场。二是旅游企业危机管理。不管是景区、旅行社还是酒店,要成立危机应急机构和小组,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培养和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在危机中积极进行自救;危机后及时总结经验,将危机化为机遇,提升危机管理水平。三是针对旅游从业人员等。危机前要强化危机意识,危机中要积极配合旅游企业自救,危机后要加强培训和个人能力提升等。此外,还需构建常态化的旅游危机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盛蕾.国外OTA与传统旅游企业竞合关系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 2022. 28(03): 202-212.

  [2] 张夏恒.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流通经济, 2022. 34(03): 26-34.

  [3] 张传统.黄金周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 2008(03): 172-176.

  [4] 关利欣.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消费发展趋势及对策[J/OL]. 消费经济:1-11[2022-05-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022.F.20220425.1424.002.html.

  [5] 李会琴, 李丹, 董晓晴, 徐宁. 中国5A级景区分布及网络关注度空间格局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3(10):178-184.

  [6] 王娟娟. 从新冠肺炎疫情看专业数据库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 2022. 34(03):17-25.

  [7] 石培华. 这些对策有助于旅游企业过冬[N].中国旅游报, 2022-02-24(003).

  [8] 黄嘉涛.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营销对价值创造的影响[J].管理学报, 2022. 14(07):1052-1061.

  [9] 李九全, 李开宇, 张艳芳. 旅游危机事件与旅游业危机管理[J]. 人文地理, 2003(06): 35-39.


疫情背景下旅游业的影响和发展对策

  01什么是云旅游?

  云旅游是旅游信息网络整合商,包括政府部门实时资讯和政策发布、各区域旅游数据、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如景区、酒店等)数据实时更新、每个环节的各项指标的数据实时更新、旅游行业学术理论前沿、企业(包括投资商、供应商、中介商和服务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发布和交流、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流和服务提供、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消费者对旅游各种反馈、消费者需要的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等全面的旅游服务、同时还有产学研政用之间的交互。

  02疫情期间的云旅游

  清明节期间,故宫博物院开通故宫云赏花,通过视频向大家展示紫禁城的满城春色。云游客们在赏景赏花的同时,还能聆听故宫专业讲师科普建筑花草知识。

  故宫博物院还在其官网推出了云游故宫,可通过VR视角参观故宫全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百度地图推出了AI云旅游,足不出户看世界体验。用户可以通过百度地图的AI导游、语音讲解、精品全景等功能足不出户游览风景名胜,也可以借此机会为疫情结束后的出行规划游览路线。

  2022年3月1日,布达拉宫在淘宝直播开启了首次网络直播,春节期间原本计划去布达拉宫的人们可通过观看淘宝直播满足参观布达拉宫的心愿。网络数据显示,布达拉宫一个小时的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达92万人次。

  图片来源:天猫发言人微信公众号

  2022年3月6日,马蜂窝旅游与快手短视频联合推出云游全球博物馆系列,邀请优质主播在线直播,结合专业讲解,带领大家游览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澳大利亚海事博物馆等,感受世界文化艺术。

  图片来源:马蜂窝快手号截图

  清明小长假期间,河南老君山风景名胜区在抖音开启直播,小长假即使在家度过也可以拥有假期出门旅游的体验。

  图片来源:老君山景区微信公众号

  一场疫情的来袭,使得全国旅游业陷入停摆状态, 云旅游成为旅游企业新的发展模式。

  然而,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数字技术,它渗透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一场疫情的出现只是让这一趋势更加凸显。

  旅游企业不能简单地将云旅游视为一种疫情下的急救,而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立足长远,积极思考和探索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03未来一段时间的旅游发展

  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特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厉新建,讲授《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厉院长提到,未来一段时间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

  (一)大众旅游时代和高质量的发展的平衡

  高质量的供给,应有自生能力、内生动力、创新活力;

  高质量的供给,应能高效运转、效益健康、持续发展;

  高质量的供给,应有优质环境、优良机制、优秀理念。

  (二)面向国内传承与面向国际传播的平衡

  国内传承如何强调突出文化自信,文化意义,文化对每个人生命的滋养和丰富;

  国际传播如何突出国家形象、文化魅力、旅游引力,让入境旅游的在场体验、临场消费促进文化理解。

  (三)年轻化市场和老龄化社会的平衡

  面向年轻人这些主流旅游人群的旅游产业体系和面向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所需要关注的银发市场需求。

  (四)科技赋能和科技替代的平衡

  从产品优化、制度保障层面,思考下一步如何去做;处理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数字化的文化资源。

  04课程介绍

  厉新建老师以逻辑严谨的授课风格,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现有企业的应对举措、政策支持措施、进一步的发展建议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旅游发展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疫情下推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工作要点,对旅游企业的恢复发展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尽管当前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旅游企业应以专注、专心、专业的态度去谋求不确定环境下的确定性发展。

  05教师简介

  厉新建,教授,博导,首届全国旅游教育名师、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等多省及中国旅游集团等多个旅游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持近10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出版《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与创新》、《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新论》等多部著作,发表多篇SSCI论文和数十篇CSSCI论文,获得10多项省部级奖励。

  十年磨一剑,创联教育研究院通过课程云、PC端和移动端三屏联动,科学优化线上线下培训模式,专业服务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体系,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提供智能化的培训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