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会议新闻写作三大秘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以为会议报道太简单了,无外乎拿个材料,抄抄弄弄,最后检查一下出席会议的领导人有无漏报,排序有无错位的认识是片面的。由于会议本身所具有的频繁性、相似性、隐密性,写好会议报道十分不易。  

一、要打破框框,构建独特的“这一个”
同一切新闻一样,怎样做精、做细、做活、做好,以达到领导满意、群众乐意、社会欢迎,是会议报道创新的要求,是记者个性的体现。
但要特别警惕那种自以为是的做法。既要跳出常规会议报道框架,又要认真搜寻资讯,精心构建个性化框架。独辟蹊径的切入,艺术化的营构,才能写出可读性强地会议新闻。
精心准备,做好信息采访的策划工作是关键。对于记者而言,熟悉环境,读解材料,做好一些知识上、政策上的准备,十分必要。
要关注并搜寻各种信息。会议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蕴藏新闻的“富矿”,只有懂得挖掘,才能从中获取可贵的新闻线索。新闻界有句行话叫“脚底板下出新闻”,会议报道则必须加上“屁股底下出新闻”。
要找准自己的切入点。信息可能是相近的,但解读却可能不同,这是会议报道中应该切实注意的问题。
要寻求思路上的创新,也就是说要写出个性来。会议报道最易落入俗套,所以,应当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去经营它,增加可读性。
二、会议新闻的写作,要找准要点,放大亮点
首先写会议新闻要主题集中。若是会议中的议题较多,又都有报道价值,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分门别类,分成几篇进行报道,这样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易取得好的报道效果。
对会议的性质要分类。会议都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和历史定位,必须准确把握一般会议分三类:一类是集会,如演讲会、报告会、表彰会、纪念会、追悼会、声讨会等;二是工作会议,如研讨会、现场会、例会等;三是记者招待会。会议不同,写作上的要求也不一样。
记者要吃透会议精神。会议上领导报告的内容非常多,初出道的记者往往会觉得这也重要,那也有价值。只有吃透会议精神,才能从中选择最主要的、读者最关心的信息来落笔,让领导与群众双满意。
要善于了解会议的背景。每次会议的召开都有一定的背景,而这些背景材料往往不受重视。会议报道要运用大量的背景材料,使报道的内容更为深厚,主题更为突出。这样受众听来不会觉得沉闷,而会觉得少了些说教味,多了些亲近感。
改进会议报道,记者应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会议报道不一定总是会议本身,善于捕捉会议中的“花絮”新闻,往往更能赢得读者,不仅反映了会议,而且更能深化会议。
会议新闻亮点是那些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脱稿时的精彩话语。放大这些亮点,比引用泛泛而谈的套话、空话更引人注目。新闻亮点会议举办方一般不会在会前会后提供给记者,惟有记者自己去捕捉。
三、报道好会议新闻,要练好内功  

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是经久不衰的新闻界话题。  

一是强化受众意识。在快节奏的今天,为了让我们的受众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直接地、清晰地、准确地、完整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会议本身不就是新闻,好的会议报道总是要给受众提供最新鲜、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是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目标是多出精品,减少程式化报道,增加会议新闻的“含金量”,变“会议动态”为会议新闻,使会议报道成为真正的新闻。  

  新闻报道贵在创新,会议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尤为重要。要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在形式上做活,让人感觉到有一种亲和力,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让公众对会议的方针和政策有深刻的了解。一般说,一个重要会议的重要报道,都有新精神、新概念的提出;这些新精神、新概念就应该是老百姓关注的新闻点。对新精神的准确把握,思想要解放,观念要更新,没有创新的灵感,就不能识别“新”、判断“新”,就写不出创新的新闻。创新的新闻是通过创新的意识实现的。  

三是强化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这里所说的会议新闻报道的新闻敏感,就是善于“读”懂会议。大凡重要的会议上,总有一种我们称之为“精神”的东西。我们要努力去挖掘并吃透这种“精神”与实际工作、特别是与百姓的生活、利益的关系。哪些是新的观点、新的举措;哪些是在新的形势、新的情况下特别强调的或重中之重的等等。要让受众领会好“精神”,记者首先要吃透“精神”。又要考虑这些会议精神的贯彻,将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什么影响。所有这些,不可能给你现成准备的。有些领导在作报告时,还常会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事例去诠释会议的内容,这里常常有闪光的见解、新颖的观点。把这些内容用一种传神的方式传播出去,会给人以启迪。  

  新闻敏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锻炼逐步培养出来并加以提高的。它主要来自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修养、观察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强烈的工作热情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等诸多因素。同时,还要有深入基层,多侧面、多角度,站在历史整体高度,抓住实质性问题的能力。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