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第三帝国的到来》读后感1500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帝国的建立,不是在一夕之间完成的。自1914年一战开始,强烈的德意志民族情绪就席卷了整个国家。而1918年的战败也并没有给德国带来战争罪人的羞愧感,而是在一种“战败是因为胜利的成果被人窃取”的阴谋论中压抑着旷日持久的民族情绪。一颗不甘而愤懑的仇恨种子埋在了每个日耳曼人心中。

在今天实在难以想象如何能生活在一个战争为荣并且宣扬种族主义的社会里。

但1918年后的德国,一面是背负着巨额战争赔款和200万成年男性丧生的国内局面,一面是现代艺术逐渐崛起带来的社会文化新冲击。在经济、文化和国际声誉的多重失落下,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开始扭曲成长。大学开始成为了极右翼势力的政治温床,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和日耳曼人种优越论几乎成为那个时期德国精英的第二天性。

等到大萧条时期来临,德国人民更发现战后采用共和宪政体制的魏玛共和国并不能带来一个复兴的未来,经济摧枯拉朽般衰败,整个国家孱弱不堪。同时,社会中各种“主义”横行,国家仿佛是多个党派林立的斗兽场。这导致社会中大多数青年充斥了对苦难、仇恨和暴力的不正常迷恋。

正是在共和国极端羸弱的情势下,才有了纳粹疯狂滋生的土壤。他们利用了多数人想要建功立业的欲望,高喊着缔造帝国和恢复德意志失落的荣耀,逐渐被德国人接受。一开始是从德国的农村,后来支持者逐步开始扩散到城镇。在纳粹极端造势下,他们扭曲宪政体制,一面使用褐衫军不断用街头暴力来打压其他党派人士;一面以抗议者的姿态,用语义含糊却极具煽动性的语言鼓吹革命和复辟,让德国人民相信纳粹这支新生的队伍才能带领他们实现帝国昔日的辉煌。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从此德国开始逐步步入一个癫狂的黑暗时期。但纵观纳粹夺权的历程,你很难说其核心决策者也呈现出民众般的狂热。相反的,希特勒、戈培尔、希姆莱、戈林都显得极端理智。从诞生到上台,他们步步为营,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便由一个3%选票不到的边缘党派逐渐壮大到能获得33%的多数党派。并处心积虑的将夺权美化为革命,将集权统治修饰为一体化进程,冷静、细致的将整个国家带入了集体非人性的状态。这一路上宣传和暴力成为他们夺权路上最为重要的两把武器。

戈培尔,这个纳粹的宣传博士。他善于用一种集体狂热的假象来引导公众盲从;用急剧冷静的思维制定出狂热的宣传策略:“必须激发情绪,而不是理性。”“宣传中的观点必须是持续不变的,决不允许对己方的主张有一丝的怀疑,也不能承认对手的主张有一毫的合理之处”。他用耸动的口号,标志性的手势和标志,营造了整套模式化的视听语言。一开始,还用几千人反复的列队表演营造出一种全体认同的幻象,但逐渐地他们开始控制文化和思想领域的所有方面。公众在长期浸润中,开始接受只有纳粹能理解德意志心灵的内涵。

但实质上,在1933年纳粹刚开始走上权利之位时,并没有赢得绝对大多数国民的认同。在民主宪政尚未被取代前,纳粹即便成为多数党,其最高的得票率也仅维持在33%左右。那么如何让未加入纳粹的绝对多数人成为自己的拥趸?除了认同,恫吓到诚服,甚至削减异见人士数量成为了更为快捷的一条道路。

纳粹从诞生开始,其核心就是暴力。它绝不是只对犹太人施行了暴力统治。自1920年代起,他们陆续通过暴力打击异见分子。借由国会纵火案,正式公开宣告了一个莫须有的国家内部敌人。可以是共产党人,可以是犹太人,是一切反纳粹者。他们都是阻碍民族复兴的敌人。是敌人就要彻底消灭和根除。于是纳粹开始大面积抓捕、镇压对手,设立集中营。

而德国人民在多年的战争和习以为常的街头斗殴里,已经对于暴力彻底脱敏。于是,党同伐异的血腥镇压也就有了长驱直入的借口。等到人们对于非法铲除异己无动于衷,那么内部的国民大清洗运动也就不再是困难的。任何被认为无法为德意志民族复兴做出贡献的人都将被纳入清洗队伍。先是拥有工人阶层认同的共产党人,接着是工会,接下来会是基督徒、犹太人……你以为他给定一条安全线,此刻你能在线的范围内漠视圈外的屠杀声,作文www.fwwkw.com但血腥气无所不在。但公众一旦给予一个刽子手一把长刀,下一刻他就能挥向你。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该给予暴力任何存在的借口。

当整个国家都步入一种无意识狂热时,人民将集体荣誉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集体规范成了社会准则。而在这套规范的制定者眼中,他人皆工具,追求巅峰的权力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而如何将整个社会为其所用,高效能运转是他们眼前唯一的难题。而人性是这过程中最为无用的羁绊。

第三帝国的权利核心圈是绝对理性下的人类屠夫,将德意志视为一架坦克,细致地剔除不必要的机器组件,誓将它改造成自己手中最听话的战斗武器。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