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图灵的大教堂》读后感3000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这学期,我阅读了《图灵的大教堂》,了解了更多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也认识了更多计算机科学界的伟人,懂得了更多计算机的工作机制。

全书分为序言、前言、引言、十七个章节和尾声几部分,向我们有层次、有条理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和一些主要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名字叫做《图灵的大教堂》,但实际上写得最多的人物并不是图灵,而是另一个计算机界大佬:现代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

序言部分是关于智能时代的简介,用莱布尼茨的名言“数字计算对于宇宙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他不仅仅是那些售卖石油或者沙丁鱼的商人获利的工具”,引出计算机的重要性。用从0到1的数字计算,为冯诺依曼以及他的架构和原则的出场埋下伏笔。也揭示了我们目前正在进入一个过渡区——从由人类所主导的时代转变为由越来越自治的机器所主导的时代。这本详细地记录了创造这些机器的一些人的故事。

前言部分紧接着序言未讲完的关于数字问题,主要讲述了数字宇宙的诞生。同样这次以冯诺依曼的名言:“我正在考虑远比炸弹重要得多的东西,我再考虑计算机。”来开始。从而顺理成章地介绍存储程序计算机(又称冯诺依曼计算机)。由此才第一次提及图灵。他只是提出设想,而冯诺依曼想在物理上实现这个设想。随后我了解到Mean的数字和do的数字的区别被打破。对于人类宇宙中的观察家而言,数字宇宙似乎正在加快步伐,而对于数字宇宙中的观察者来说,人类宇宙似乎正在放缓脚步。

引言部分介绍了一种我们正在学习的计算机语言——C语言。我清楚的记得在ENIAC维修手册上写着:序列:1个字(40bd)是两个序列,每个序列=C(A)=命令(1-10,21-30)*地址(11-20,31-40)Bd(binarydigit)就是后来的bit。虽然不是很懂但是这些似乎包含了C语言的一些主要元素。这里作者要感谢图灵、冯诺依曼、毕罗阁、还有一切相关人员。这些人物都是大佬,十分优秀。

随后正文部分终于来了。正文共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高等研究院和数字宇宙的滥觞。

第一张讲述了在1953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其中,1953年3月3日下午10点38分,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生物学家Balisaili通过绘制魔术扑克生成的随意数字,组成了5KB的数字宇宙以及热核武器,存贮程序计算机和对生命密码DNA的阐释三项重大技术革新横空出世丰富了我的见识,让我感受到这本书不仅仅讲的是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以及历史。在本章节中,数字计算机遵行的规则,即在两种形式的信息之间进行转换——结构和序列。体现为结构(空间上有差异,但是不随着时间改变)的二进制数字我们称为内存,而体现为序列(时间上有差异,但是不随着空间改变)的二进制数字我们称为代码。我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两者的差异和实质。希望在日后的学习中能逐渐领悟。这里还介绍了新型计算机面临着的两个问题:如何颠覆我们队生命形式的认识,以及如何创建未知的生命形式。其中图灵的问题是:计算机怎样才能开启思维?而冯诺依曼的问题是:计算机怎样才能实现自我复制?

第二章就主要介绍了奥尔登的历史故事。1776年11月底,独立战争的战火烧到普林斯顿。在这里,扩充后的华盛顿军队一鼓作气,迫使英军从新泽西撤退至纽约。在美国独立战争这段短暂的经历后,奥尔登农场一直保持原状,直到那位数学家的到来,才开始上演另一端历史。基本上全是讲了奥尔登只是一个农场时发生的故事。这一章有个叫做威廉佩恩的人物,真可谓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因与贵格会密切交往,不遵奉英国国教而被反反复复捕入狱。最终,他被外放到印第安纳州,走遍了不毛之地,并与印第安纳人交往。

第三章就讲述了建立高等研究院的事情。其中,有句Fulaikesina的名言:让能思考的人有闲暇去思考,还有什么比这更明智呢?恰好揭示了建立高等研究院的必要性,即让能思考的人有去思考,能计算的人去计算,或者说,研制出能够代替人去进行复杂机械运算的机器。这恰恰是当时所需要的。

从第四章开始,着重讲述了冯诺依曼这一人物。众所周知,冯诺依曼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有多大。书中将冯诺依曼描述为“灵魂人物”,一点也不为过。1931年,冯诺依曼收到普林斯顿大学的永久任命。从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作为最早飞入高等研究院的“鸟儿”,冯诺依曼认为自己应该设法成为美国人,作文www.fwwkw.com于是,他开始自称约翰尼·冯·诺依曼。他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难以抑制的求知欲,使他在数学界的造诣逐渐凸显,17岁即成为数学专家。随后,顺利进入高等研究院,产生对计算机兴趣的灵感。随后他加入“曼哈顿计划”,成为创造和改写历史的“怪物”。

第二部分分为从第五章到第八章。

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一台只属于高等研究院的计算机。“去哪里制造新型计算机”一直是高等研究院的一个问题,他们甚至没有一个工作台,可以供你插上电焊枪,但那时冯诺依曼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制作一台高速全自动通用电子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可以回答人们想问的任何问题。我在这一章节中接触到几个专业术语:ENIAC、EDVAC、MANIAC等,一查发现,一些是知道的,但不了解英文,还有一些是没有接触过的,也算是有了新的收获。

MANIAC,一台“为自己研制”的新型计算机。

第六章写的是富尔德219室(神秘的MANIAC诞生地),这里是除终身教授外,所有研究院成员要么共享办公室,要么转而使用图书馆的临时办公桌,有人甚至睡在富尔德楼。但是,还有一个房间没人使用:富尔德219室,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与哥德尔博士的办公室相连的房间应该由从事计算机业务的人员使用。然后详细介绍了富尔德楼,也就是高等研究院的总部。之后介绍了不完备性定理之父——哥德尔。

第七章讲述了最普通但最关键的部位——电子管。我了解到,在制造计算机的过程中,对于选择普通常见的6J6是否错误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高等研究院研制的计算机最终共包含了3474根真空管,其中1979根为6J6。整个计算机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大型的真空管试管架。“轰天雷”里面的控制论里讲到了当初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借此引出毕罗格的“理想预测的准则”。

第八章讲述的是MANIAC成功地物理实现了08V-40,查尔斯巴贝奇说:“虽然所有这些工具和鬼斧神工比起来,不啻天渊,但是,在这循环的周期开始,有时人类的发明还会自行展开,我们也许能一窥最基础的推理的无穷力量,这将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的真理。”随着威廉姆斯管存储器开始工作,计算机的最终物理形式逐渐确定。

第三部分篇幅很长,主题为:让实现数字宇宙成为可能,分为从第九章到第十七章。

第九章到第十二章介绍了:从无到有的数值天气预报(稳定的部分,将进行预测;不稳定的部分,将进行控制)、冯诺依曼身旁的“编码皇后”、核聚变武器的诞生以及巴里赛利的宇宙进化。其中,冯诺依曼的妻子克拉拉的编码能力令我我印象深刻。她成为了首批程序员的一员,她说:“我学会了如何把代数方程转化为数值形式,然后再把他的数值形式转化为机器语言”。25年后,很多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不是被动数据,而是主动指令,即根据需要在远程主机上构建特定的机器。

第十三章到第十七章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初探、一台庞大的模拟计算机、机器的自我繁殖、数字网络的转型和对未来属于机器还是人类的思考。第九章才重要介绍了图灵。他对未来给出了令人振奋的提示:如果一个人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机器就会惩罚他,那么就是这台机器就是有意识的,而超智能机器则是一台认为人类不会思考的机器。对于实际问题,特别是模糊不清的问题,模拟计算不仅仅在计算答案方面,而且在提问和传达结果方面,表现的更加快速、准确、稳健,在所有事物都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再一次开始制造模拟计算机,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就是具备史无前例规模的模拟计算15数字生命。然后图灵机也是这几章讲述的重点,计算机从复制能力和计算能力中获得的力量是相当的。根据定义,图灵机能够精确复制任何可读的序列,并进而实现自我复制。在高等研究院计算机项目启动的同时,冯诺依曼设想出一个自我繁殖的公理论,进一步扩展了图灵通用机的能力。

其中,云计算与现代十分贴近,计算机可能是人类建造的效率最低的机器,因为全球99.99%的计算机都在等待指令。向虚拟机器和云计算的转变标志着平时被浪费的资源利用起来这一转型的开始。代码正在变成多细胞生物,而单独处理器和单独存储器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模糊。自莱布尼茨的时代以来,我们一直都在等待机器能够思考。我们赋予数字计算机修改自身代码的能力,而现在他们开始练习修改我们的能力。在不远的未来,是我们要用数字计算机编列、存储以及更好的复制我们自己的遗传密码,从而优化人类,还是数字计算机要优化我们的遗传密码和思维方式,从而是我们更好地帮助它们进行复制。这一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对这方面的了解还是皮毛,希望能够通过后续学习补充增添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尾声部分强调了机器语言编写代码是重点,更是奇点。人类并非必须学会使用机器语言编写代码,而是机器必须学会读取使用人类语言所编写的代码——这种趋势至今仍在继续。这点的确需要我们引起注意。

以上就是我对《图灵的大教堂》的读后感。作者:孙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