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就算是现在有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不少教师还依旧错误地认为学生要多学习正科,把语数外的学习进行再一次的增强,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所谓的副科,只要将教学任务完成个差不多即可,根本无需去对学生的本质教育进行足够的重视,不去考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也不去考虑健全法律意识是学生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从而使得初中道德法治教学的实效大打折扣。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寻找到新的教学突破点,树立起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重要且必要的指导,因为教学观念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方式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而更新。因此,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地去接触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并使用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观念来颠覆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问题予以足够的注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证,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要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道德体系,并形成一定的基本法律体系,使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方式的单调是教育教学的头号敌人,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少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是否将知识灌输给了学生,而不去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灌输过来的知识,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形象的称其为填鸭式教学。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单纯的接收,并不去进行深入的了解或理解,从而教学的质量是得不到有效保证的,使得整个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手段,将情境创设、问题导入、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变得丰富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深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而使得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前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的听课才能更有目的、更高效。学生只有在课前做了充分预习,建立起认知背景,才能实现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所以,指导学生高效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保证。

  基本的做法是教师课前编写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课前自学。学案是指教师在备课时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的学习指导方案。学案的编写要贯彻三原则:基础知识原则、学法指导原则和提高能力原则。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后,教师必须对预习进行检查和评价。否则,学生的预习过程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就会影响本节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可利用个别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框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应该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期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始终伴随着情意活动的复杂认知过程,学习兴趣作为情意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认知活动起着始动、调节、催化等重要功能。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高潮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认知过程。一节课是否高效,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密切联系的。著名教育专家于春祥老师说:人是表达的动物,课堂因表达而精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也就是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设计教学情景问题的梯度和坡度要合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与内在动力。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这个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结: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基于课堂的教学结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开拓视野行以致远

  以上是我在本次讲座学习中知识方面的收获。韩震老师的详细讲解为一线教师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指明方向、奠定基础。本次讲座,韩震老师的独到见解令我印象深刻,醍醐灌顶。现将感悟进行总结分享。

  一。新课标的修订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新事物的出现是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对于社会的发展与推进是有意义的。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党的理论、重大实践应同步推进。难度大、变化大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突破、新亮点,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韩震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价值、有意义。

  二。不是为生活而生活,是通过生活讲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我们真的为之努力而展开教学的时候,我们会体悟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是如此的美好与幸福。我们是接地气的,是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思政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尽管这还需要些许时间,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价值满满。韩震老师谈到: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讲道理。韩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的使命感。

  三。核心素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间的关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而应是一致性、连贯性的动作成品。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四。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韩老师认为与笔试的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对于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一种行为评价。

  五。教师以身作则,教师教的好是关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其实教师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教师本身就会带来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属于教育资源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准确,我们自身就应该扎实学识;我们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们自身就应该信守承诺;我们要求学生以礼待人,我们自身就应该文明有礼。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通过此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讲座的学习,我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作用。现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要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更好地适应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的同时,提出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初中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自身的发展紧密相关。实际教学当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始终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根本没有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导致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本未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成为有关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

  为了追求较高的成绩,教师在课堂上只介绍概念重点,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被动地听,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活跃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不能透彻理解,无法灵活应用。

  2.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利用口头介绍的方式,教学效果不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属于枯燥的一门学科,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非常多,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展示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二、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1.转变传统师生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把学生当做学习主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是解决所有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面对学生学习问题,让学生主动沟通,直观地发现问题,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要培养出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怎样让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的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范围不单纯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紧贴学生的生活,擅长做一名倾听者,在关注学生课堂行为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果学生学习情绪不高,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高效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非常复杂、枯燥、难懂,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很远的距离,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大部分学校开始建立起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宝贵资源,在课堂教学当中播放图片、视频、微课等形式,丰富教学手段,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时间,丰富教学容量,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能够学得更多,让多媒体能够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助手,更加高效地实现教学。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想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就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为了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起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良好有效地增加師生之间的默契程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现实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要认识到自己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的好朋友。现实教学当中对学生要多尊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重视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及时对班级当中任何一名学生在成长、学习当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表现出关爱,营造出课堂教学的轻松快乐的气氛。

  4.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初中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新课改的要求之下,要重视把实际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科逻辑朝着生活逻辑转变。重视在实际教学当中,紧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与社会变化、科学技术发展以及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紧密联系,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尽量满足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转变学校教育当中生命价值缺失的情况,建立起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的德育教学观念,真正地为学生的道德与精神成长带来帮助。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有意识地带着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灵活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有效检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重视不断结合新课改的需要,有效创新改革实际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融合赏识教育的模式,更加良好地推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现如今新课改的机会,有准备地迎接新的挑战,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与学生间的良好关系、重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有效转变我国初中教学的现状,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的真正价值,促使学生健康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2(16):26-27.

  [2]李玲珍.提高设问技巧,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资源,2022(8):36-37.39.

  [3]李红丽.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22(33):76.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