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农机调研报告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农机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机调研报告

  一、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及农机服务机构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发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5个,总资产达1000万元。同时重点培育作业功能齐全的农机专业服务大户,作为今后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其中农机资产20万元~50万元的农机大户有近100个,农机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有6个。我县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到3.22亿元,增长11%。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农业、谋求全体成员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有分有合、单独核算,在技术上互相交流,信息上传递共享,遇到作业量大时由合作社出面与农户或生产单位签订代耕、代运、代收合同,积极开展农机化订单作业和适时开展现跨区作业。县豸铺机防合作社荣获2009年度省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县豸铺机防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机防队员已发展到212人,拥有喷雾器178台,机防面积20万亩次,实现服务对象节本增效100元/亩以上,合作社社员人均创收4000余元,机房队盈利45000多元。

  二是农机专业大户。其中农机资产20万元~50万元的农机大户有近100个,农机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有6个。我县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到3.22亿元,这些农机专业大户集耕、播、收系列化服务于一体,机具配套全、综合服务能力强、辐射带动范围广,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三是全县有农机具供应点10个、农机修理网点300多个,主要进行农机经销、农机维修、配件等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农机产品。

  四是现有县级农机服务机构1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14个,现有农机管理服务人员50人。多年来,县级农机服务机构及乡镇农业综合部门,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县新型农机服务一体化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样化。农机服务组织已由过去单一的以集体经营为主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向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经营大户转变。在一些乡镇,农机大户已成为引领农机发展的领头羊和农民致富的排头兵。

  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方式市场化。也就是说,农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承包服务、跨区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农机示范基地(园区)、为农机经营者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并存于农村市场,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已由过去的自买自用转向社会化服务,已由区域化作业向跨县、跨市、跨省作业发展,尤其是农机跨区作业已由过去单一的夏季小麦收获拓展到春秋冬季各环节作业等。可以说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四是农机经营服务者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近年来,我县每年农机经营服务性收入在3.22亿元以上,如果以单项作业计(如跨区机收小麦、水稻、机耕、机播等),台车年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实现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服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电话联络、上网咨询已成为农机经营者和用户之间协议作业的新渠道,签约的形式也逐步成为服务市场中保障双方权益和义务的重要手段。

  三、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营造发展环境。立足引导不干预,扶持不包办的原则,在推动新型农机服务一体化发展思路上,坚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引导发展;坚持围绕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以自我发展为主,引导服务组织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他们向实体化方向迈进,向产业化方向融合。

  二是加大政策引导,强化扶持措施。一是在农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优先考虑农机合作组织;二是在跨区作业证的发放中,优先保证合作组织跨区作业需要,上门为合作社机械外出作业提供免费技术和安全培训;三是帮助合作社开拓跨区作业市场,在春耕、三夏等重点农时季节指导签订作业协议。

  三是增强服务实效,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把提供优质服务,注重服务实效作为树立农机人形象,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创建有完善的运行机制、有优良的机械设备及配套机具、有承载一定作业规模的服务功能、有能给组织成员带来最大效益的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为目标,扶持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规范经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打造品牌。一是提高现有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扩大作业规模和服务领域,延长作业期,提高效益;二是因势利导,由小到大,先培育大户,再引导联合,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在发展中完善,在发展中提高;三是在培育中挖掘领头人。坚持把发现和培育领头人作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主要抓手,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着力提高农机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对有经济实力、有管理理念的,进行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其凝聚力和带动作用,使之逐步成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法人实体;四是加强业务指导。帮助草拟章程,完善制度,指导合作社建立社员档案、农业机械档案,帮助协调解决合作社办公地点、农机具停放等硬件设施,并农机跨区作业供求信息、农机作业和维修供应信息,让每个社员能及时掌握农机信息,给机手在作业服务过程中提供方便。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服务组织形式较散。主要表现在:面对当前农业新形势,缺乏超前意识、参与意识,不善于捕捉发展机会,存在着消极的等、靠、要思想。目前成立的5个农机服务合作社除为数不多的几个在开展运作外,其它基本上还是各自为阵,组织化程度不高。其次对本地的农机工作思路认识不透或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工作上。一方面,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对有偿服务、增强服务组织自身滚动发展能力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在开拓培育农机作业市场,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时,宣传、强化农民有偿服务观念不够;再者,因循守旧,没有用创新理念去开拓农机工作,尤其是面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缺乏创新精神,显得束手无策,工作被动。

  二是资金投入机制不合理。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在一定时期需要雄厚的资金技术的投入,尤其是面对迅猛发展的农机服务市场,政府投资力度和宏观调控作用发挥不够,投入规模小,形不成集中建设规模,起不到扶持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民的主导作用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调动。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从技术、机具、资金、政策等方面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引导和服务,确实保护好农民办农机的投资热情。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机补贴政策就很好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热情,但在扶持机库建设方面还是一片空白,需要各级财政进行补助。

  三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首先是我县的大中型农机数量少,我县拖拉机机总量超过10万台,但大中型拖拉机仅4000台,收割机仅有2000多台,机具配套比也不高。其次是机车超期服役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主机及配套机具中超期服役的占6成以上,其安全性、经济性都很差,亟待更新。第三是粮食作业机械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少。农副产品加工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偏低。第四是普通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

  四是农机社会化规模小、项目单一。现有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中,作业项目单一,基本上局限于耕种和收获,机具利用率比较低,做不到一机多用、一机常用,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提高。

  五是农机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机经营者获取信息渠道狭窄,农机作业服务的盲目性比较大,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五、构建新型农机服务一体化模式的几点意见

  一是着力培育农机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在培育、扶持农机大户的同时,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发挥国家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争取农民个人、集体组织、民营企业一起上,合力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良好环境。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支持、部门指导、市场取向、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引导外来资金,组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司,建立以股份合作制公司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培育以农户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农机产业化经营格局。


  农机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目前,县的微小农村金融组织仅有县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及县小额贷款公司两家,分别成立于2013年1月和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末,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各项贷款余额15386万元,占辖内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的8.1%,全部贷款均为正常,不良率为零。

  二、成效明显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以其灵活、快捷、高效的运作模式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增加了对微型企业和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供给,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居民的融资困难,引导民营资本流向农村,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发挥了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满足小额贷款需求、丰富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积极作用。小额贷款公司与农村地区其他金融机构并存,改善了农村金融环境,激活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市场,增加了三农和其他经济组织获得贷款的机会,对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续简便,获得贷款的时间较短,担保形式多样,贷款期限灵活,满足了三农和小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贷款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为民间资本提供金融服务提供了有效路径,促进了民间借款行为规范化、阳光化。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规定发放贷款,将民间借款行为纳入规范管理,既可以使民间借款行为得到法律保护,也有利于加强监管,促进民间借款有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秩序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不健全,存在风险隐患。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时间不长,投资者往往只重眼前收益,忽视风险的存在。诸如贷前调查不充分、贷款资料不全、有些抵押物未办理抵押登记、单笔大额贷款超比例等容易滋生风险的违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给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带来风险隐患。

  (二)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高素质的熟练业务员。从调查情况看,辖内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员除高管及个别人员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经历外,大部分都无金融从业经历,业务人员素质不高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稳健发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资金来源单一,发展潜力受制约。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主要靠股东出资,渠道单一,与旺盛的需求相比,资金紧缺是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的良性发展。

  (四)经营成本大,负担较重。小额贷款公司不同于银行金融机构,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息收入要交纳接近30%各种税费,对仅靠贷款利息收入盈利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税负负担较重。

  (五)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对象,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为主,多为信用等级较低、风险评估难的对象,由于没有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无法通过信贷征询系统查询企业、个人信用状况,导致风险防范滞后,同时,由于损失补偿机制不健全,小额贷款公司未按规定计提呆账,无法用呆账准备金来覆盖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影响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六)经营范围狭窄,发展后劲不强。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办理放贷业务,其利润来源主要靠贷款利息收入,单一的经营模式束缚了小额公司应有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制约其持续稳健发展。

  (七)监管工作跟进不到位。目前,地方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和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但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自身太多的事务性工作,加之缺乏专业监管人才,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日常监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也未被赋予监管权利与责任。据了解,辖内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至今,政府部门还没有对其进行过任何形式的检查,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稳健经营。地方政府应切实履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责任,并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做好监管工作。一是由当地政府牵头,成立由银监、人行、工商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设立专门的检查小组,负责日常的监管工作,督促其完善内部管理。不定期地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检查,规范其操作行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发展;二是建议审计部门每年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掌握其经营情况;二是聘请中介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外部审计,对各项指标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做好相关的信息披露。


  农机调研报告

  一、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及农机服务机构发展情况

  目前,全县发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5个,总资产达1000万元。同时重点培育作业功能齐全的农机专业服务大户,作为今后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其中农机资产20万元~50万元的农机大户有近100个,农机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有6个。我县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到3.22亿元,增长11%。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农业、谋求全体成员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有分有合、单独核算,在技术上互相交流,信息上传递共享,遇到作业量大时由合作社出面与农户或生产单位签订代耕、代运、代收合同,积极开展农机化订单作业和适时开展现跨区作业。县豸铺机防合作社荣获2009年度省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县豸铺机防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2月,机防队员已发展到212人,拥有喷雾器178台,机防面积20万亩次,实现服务对象节本增效100元/亩以上,合作社社员人均创收4000余元,机房队盈利45000多元。

  二是农机专业大户。其中农机资产20万元~50万元的农机大户有近100个,农机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有6个。我县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到3.22亿元,这些农机专业大户集耕、播、收系列化服务于一体,机具配套全、综合服务能力强、辐射带动范围广,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三是全县有农机具供应点10个、农机修理网点300多个,主要进行农机经销、农机维修、配件等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农机产品。

  四是现有县级农机服务机构1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14个,现有农机管理服务人员50人。多年来,县级农机服务机构及乡镇农业综合部门,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县新型农机服务一体化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样化。农机服务组织已由过去单一的以集体经营为主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向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经营大户转变。在一些乡镇,农机大户已成为引领农机发展的领头羊和农民致富的排头兵。

  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方式市场化。也就是说,农村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承包服务、跨区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农机示范基地(园区)、为农机经营者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并存于农村市场,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已由过去的自买自用转向社会化服务,已由区域化作业向跨县、跨市、跨省作业发展,尤其是农机跨区作业已由过去单一的夏季小麦收获拓展到春秋冬季各环节作业等。可以说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四是农机经营服务者收入明显增加。据统计,近年来,我县每年农机经营服务性收入在3.22亿元以上,如果以单项作业计(如跨区机收小麦、水稻、机耕、机播等),台车年均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实现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机服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电话联络、上网咨询已成为农机经营者和用户之间协议作业的新渠道,签约的形式也逐步成为服务市场中保障双方权益和义务的重要手段。

  三、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营造发展环境。立足引导不干预,扶持不包办的原则,在推动新型农机服务一体化发展思路上,坚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引导发展;坚持围绕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以自我发展为主,引导服务组织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他们向实体化方向迈进,向产业化方向融合。

  二是加大政策引导,强化扶持措施。一是在农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优先考虑农机合作组织;二是在跨区作业证的发放中,优先保证合作组织跨区作业需要,上门为合作社机械外出作业提供免费技术和安全培训;三是帮助合作社开拓跨区作业市场,在春耕、三夏等重点农时季节指导签订作业协议。

  三是增强服务实效,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把提供优质服务,注重服务实效作为树立农机人形象,促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创建有完善的运行机制、有优良的机械设备及配套机具、有承载一定作业规模的服务功能、有能给组织成员带来最大效益的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为目标,扶持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规范经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打造品牌。一是提高现有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扩大作业规模和服务领域,延长作业期,提高效益;二是因势利导,由小到大,先培育大户,再引导联合,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在发展中完善,在发展中提高;三是在培育中挖掘领头人。坚持把发现和培育领头人作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主要抓手,积极扶持农机大户,着力提高农机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对有经济实力、有管理理念的,进行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其凝聚力和带动作用,使之逐步成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法人实体;四是加强业务指导。帮助草拟章程,完善制度,指导合作社建立社员档案、农业机械档案,帮助协调解决合作社办公地点、农机具停放等硬件设施,并农机跨区作业供求信息、农机作业和维修供应信息,让每个社员能及时掌握农机信息,给机手在作业服务过程中提供方便。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服务组织形式较散。主要表现在:面对当前农业新形势,缺乏超前意识、参与意识,不善于捕捉发展机会,存在着消极的等、靠、要思想。目前成立的5个农机服务合作社除为数不多的几个在开展运作外,其它基本上还是各自为阵,组织化程度不高。其次对本地的农机工作思路认识不透或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工作上。一方面,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对有偿服务、增强服务组织自身滚动发展能力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在开拓培育农机作业市场,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时,宣传、强化农民有偿服务观念不够;再者,因循守旧,没有用创新理念去开拓农机工作,尤其是面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缺乏创新精神,显得束手无策,工作被动。

  二是资金投入机制不合理。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在一定时期需要雄厚的资金技术的投入,尤其是面对迅猛发展的农机服务市场,政府投资力度和宏观调控作用发挥不够,投入规模小,形不成集中建设规模,起不到扶持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投资主体的农民的主导作用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调动。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从技术、机具、资金、政策等方面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引导和服务,确实保护好农民办农机的投资热情。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机补贴政策就很好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热情,但在扶持机库建设方面还是一片空白,需要各级财政进行补助。

  三是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首先是我县的大中型农机数量少,我县拖拉机机总量超过10万台,但大中型拖拉机仅4000台,收割机仅有2000多台,机具配套比也不高。其次是机车超期服役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主机及配套机具中超期服役的占6成以上,其安全性、经济性都很差,亟待更新。第三是粮食作业机械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少。农副产品加工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偏低。第四是普通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

  四是农机社会化规模小、项目单一。现有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中,作业项目单一,基本上局限于耕种和收获,机具利用率比较低,做不到一机多用、一机常用,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提高。

  五是农机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机经营者获取信息渠道狭窄,农机作业服务的盲目性比较大,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五、构建新型农机服务一体化模式的几点意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