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学习总书记“三农”思想心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书记,原指负责文件记录或负责缮写的人员,在一些政党和政党型社团中也指主持日常事务的领导人。社会主义政党的最高领导人一般称总书记或第一书记。各省、市行政区等第一领导人,对应指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等。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习总书记三农思想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总书记三农思想心得

  全国人大常委会27日上午在京举行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贯彻实施和宣传普及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栗战书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明确战略举措和工作重点,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的法律体现。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认识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重要意义,一条一条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

  栗战书指出,乡村振兴促进法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总结了这些年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法治实践,是一部三农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正确理解这部法律,有三个大的要领必须把握住、把握好。一是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为核心的振兴法,不只是促进经济发展,而是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二是这部法律要解决好农业农村承担的保障好农产品供给安全、保护好农村生态屏障安全、传承好中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等历史任务,明确农业农村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三是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全面提升新时代农民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栗战书强调,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既要注重全面系统,也要突出重点和关键。一要因地制宜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粮食安全,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二要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三要传承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四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和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基层基础。六要保障好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

  栗战书指出,实施好乡村振兴促进法,各级政府要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各级人大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要加快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及时制定配套法规。做好普法宣传,通过多种方式解读阐释法律,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良好氛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主持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出席。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和基层干部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


  学习总书记三农思想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刻阐明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形势任务、方法举措,为新时期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部署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落实中央部署,提升工作水平,着力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十分丰富,内容涵盖三农各个方面,科学回答了新时期三农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深入研究、深谋远虑和深厚感情,形成了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探索与顶层设计。

  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中,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最为系统和鲜明,居于总括性总要求的地位。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个必须通过论述三农强、美、富与国家强、美、富之间的关系,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全局性问题,这是对三农工作基础性地位的总把握。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三个不能从历史维度审视三农发展规律,表明了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松劲的决心和态度,明确了我们党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宗旨使命。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三个坚定不移从全局角度明确了三农工作重点,在关键时期释放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强烈信号,表明了我们党坚定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政策目标,既是加快农村改革的响鼓重槌,也是推进三农发展的必由路径。这三个方面的论述,虽各有侧重,但主题一致、相辅相成,既有着眼长远的战略判断又有立足当前的政策部署,既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又有实践的总结和发展,既有历史经验又有现实思考。这些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三农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定自信和对亿万农民群众的责任担当,是指导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既讲大逻辑又说大众话,体现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刻洞察、对农民的殷殷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有着丰富的基层农村工作经验,因而总是能用深入浅出、善接地气的语言阐释三农重大问题,一语中的,直指要害。比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生动语言,无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高瞻远瞩与深接地气的完美结合。

  二、充分认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关系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前景。

  这是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食为政首,农为邦本。三农的战略地位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决定的。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仍然不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做好三农工作,关乎城镇化战略顺利推进,关乎内需的有效拉动,关乎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始终从全局论三农,处处体现了人口大国、发展中大国的基本立足点,体现了对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所罕见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建立在农业基础薄弱、大而不强的地基上,不能建立在农村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洼地里,不能建立在农民贫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鸿沟间。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稳住农村、安定农民、巩固农业,我们就下好了先手棋,就做活了经济社会发展大棋局的眼。这些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坚持狠抓三农,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这是落实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任务。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好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正是由于在不同时期都能正确处理农民问题,使广大农民拥护党、跟党走,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这是一条根本经验,这昭示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改革,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农民群众才会更加拥护党,才会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这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当前,我国农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主体素质总体偏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无论是从农业农村的重要地位,还是从我国三农发展的现状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继承丰富发展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重农强农战略思想,明确了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工作基调,对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必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全面落实。

  三、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就是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把三农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不断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三农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反映和顺应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阶段变化和内在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既突出发展农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是破解当前农业供需结构失衡的有效办法,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当前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从生产端发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调整优化农业要素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和主体结构,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

  加快构建三大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让农业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当前,要以构建三大体系为抓手,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转型升级,努力向现代农业迈进。要推进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产品数量更均衡、质量更优更安全。要强化物质条件支撑能力建设,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农村美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统筹谋划,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要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并进,发挥好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快推动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和乡村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统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工业污染。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注重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和乡村文化,不断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把农村真正建成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谐安定的幸福家园。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农民富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我们要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回报效益高的绿色产业,使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脱贫的重要支撑。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充分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增收红利,坚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财产性收入。要建立保障更加充分的社会安全网,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家庭的社会保障补贴,逐步建立起农村贫困家庭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确保亿万农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学习总书记三农思想心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河北是京畿要地,也是农业大省。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正定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成为总书记三农思想形成的实践源头。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奋力谱写新时代燕赵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为抓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河北农业大而不强,根子在结构上,出路在供给侧,必须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努力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一是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应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扩大绿色优质高效农产品供给能力。建立健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标准化生产,力争到2022年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二是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瞄准京津两大市场,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重点打造100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打造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管理,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三是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倍增计划,重点打造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各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深入挖掘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二、以实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为抓手,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加快补齐贫困地区这个短板。一是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因地制宜培育2000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实行保障性扶贫,把底兜牢兜好。二是聚焦10个深度贫困县和206个深度贫困村,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实施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落实五包一三包一制度,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积极有效实施移民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既要说清楚有多少人脱了贫,又要说清楚怎么脱的贫。集中开展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使脱贫成效真正经得起检验。

  三、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既关系社会文明程度,又关系群众幸福指数。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统一。一是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任务,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下大力解决一些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广卫生厕所的大众化、普及化。二是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科学制定五级两规一导则,统筹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具备条件的村庄,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统筹兼顾保护和发展;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三是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重点抓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燕山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在沿路、沿河、沿城和村旁、镇旁成片造林,着力打造绿色燕赵。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让农民在造林绿化中增收受益,实现造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四是实施生态环境修复保护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巩固拓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突出白洋淀、衡水湖湿地治理保护,加强坑塘河渠专项整治,强化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秸秆焚烧治理和综合利用。深入推进冬季清洁取暖,积极稳妥推行煤改气、煤改电,促进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四、以实施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三年行动为抓手,促进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西柏坡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塞罕坝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全面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行动,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培育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二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沉,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开展代办服务。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让农民议事决事管事。三是建设平安乡村。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抓好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村匪村霸、宗族恶势力及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乡村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建设,采取领导干部包联的办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信访问题,着力削减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障。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严格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五级书记齐抓乡村振兴,做到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认真搞好村两委换届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乡村振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