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文库网!

《回归故里》读后感2000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非常喜欢一位友邻对于本书的评价——“这是一部社会学视角的去文学性回忆文稿”。

书中是身为社会学家的作者在其父亲去世后对其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这样一种反思是是坦诚而又深切的,同时又是社会学式的。这种坦诚体现本书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作者真诚而又毫不做作的语言中,同时也体现在作者对自己心路历程庖丁解牛式的剖析与解构中,正是这样一种坦诚吸引着我不断阅读下去。

尽管我对社会学的领域不甚了了,但是依赖于先前阅读历程中积累的对于政治学与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使得阅读本书对我而言并未造成太大困难,反而引起了我对于社会学的浓厚兴趣。显然我读过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仅仅是小点心而已,萨特,拉康,福柯,布迪厄的著作才是真正下一步需要去用心了解并阅读的饕餮大餐。

整部书由作者迪迪埃得知自己的父亲去世后始料未及的错愕开始说起,一路回顾了作者作为知识分子与自己工人阶级的家庭的隔阂与作为同性恋被家人所拒斥的一种与家庭双重分裂的过程。在离开家庭之后,作者再也没有与家人有任何联系,直至三十年后,当作者的父亲去世,他才终于回归故里并对这段历程进行了一次痛苦而又深刻的反思。正如作者所言,他渴望理解父亲,并通过父亲的逝世来理解自己。

整部作品对我而言最为触动的部分大概有两点,其一便是作者对自己与家庭的分裂与隔阂的反思,其二便是作者对工人阶级的剖析,让我对当今的很多政治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从古至今,家庭一直都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话题,它既可以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也可以是一片满是刺的荆棘。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只有一种,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作者而言,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显然是后者,他花了大半辈子来逃离他的家庭。作者与家人的隔阂是双重的,这种隔阂首先就是作者作为同性恋的身份。这种身份与他父母所属的工人阶级所尊重的男子汉气质大相径庭,让他的家人无法理解。正如书中所言:“我的其中一个弟弟闹离婚时,他的妻子在对他的一长串抱怨中提到:你的哥哥迪迪埃,不就是个抛弃自己家庭的同性恋吗?”然而,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性取向很少对作者造成困扰,相反,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一直积极为同性恋发声,为同性恋在社会中争取地位。

可以说,同性恋一直都是作者的社会形象与标志之一。作者也一直以为,性取向才是自己与家庭分裂的原因。然而,直到父亲逝世,作者回归故里,与母亲彻夜长谈,并真正尝试理解父亲时,他才意识到,自己逃离家庭的另一个原因,另一个更少为人所关注的原因——他想要逃离父母家人所属的底层平民阶级。他开始意识到,他所厌恶的家人身上的很多特质,并非是他们本意如此,而是社会,是阶级强加与他们的,而与他们个人的特质无关。

与此同时,出身这样一种底层家庭,后来又进入资产阶级的作者,时时刻刻都在感觉到一种撕裂感,按照作者的话说:“我的信仰与我进入的资产阶级世界格格不入,我所秉持的社会批判理念与我本身的价值观相互违背。”在政治上,他站在工人一方,然而,他却厌恶自己的工人出身。作者对自己的描述不由让我想起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所塑造的奥利维的形象。

与作者类似,奥利维同样是一位知识分子,他热烈地支持工人运动,为工人发声。然而,当他真正与工人共处时,他心里却充满了对工人的厌恶之情。阶级之间的鸿沟就在这里体现。作者的语言更加苦涩辛酸:“我通过衡量我们之间的差距来衡量我的成就。”这样一种对于阶级的逃离,是作者此前从未意识到的。直到父亲去世,作者才意识到他的逃离的双重性,他对家庭的逃离不仅仅是性规则上的,同样也是社会规则上的。作者的这种视角,也让我获得了看待家庭关系的视角。

进一步,作者开始对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本身进行探讨,而这也是这部作品让我感兴趣的另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以自己的家庭为范例,详尽分析了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剖析了工人阶级的困境,并尝试解答为何工人阶级会什么会抛弃左派政党而转向极右翼政党(本书探讨的是法国的政治环境)。正如作者所言,工人阶级的困境在于,为他们发声的人往往并不是工人阶级。

自从马克思以来,左派政党一直是工人阶级天然的代表。然而,当左派政党终于上台之后,工人平民们却发现,左派政党并未兑现他们对于工人阶级的承诺,换句话说,他们的承诺仅仅是骗取选票的工具而已。不仅如此,随着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左派政党逐渐从政治话语中移除了有关阶级对抗的内容。

在作者看来,这是由于左派政党开始以统治者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开始用统治者而非被统治者的语言来思考和说话。阶级对抗的话语可以从政治话语中删除,然而它却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与否定的。于是,失望的被抛弃的工人阶级转而凝聚到极右翼政党的旗下。作文www.fwwkw.com极右翼政党的诉求并非建立在共同思考得出的结论或者实践指导下产生的意见之上,它更多涉及一种充满敌意的世界观而非政治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政党利用了他们的投票,而选民则利用了他们选择的表达方式来让社会听到他们的声音。”

作者进一步总结道:“投票给左派政党是平民阶级对自己积极的肯定,而投票给极右翼政党则是他们对自己消极的肯定。”投票给极右翼政党是平民阶级对于左派政党的控诉。作者在这一部分庖丁解牛般的分析简直让我豁然开朗。

这本著作虽然不长,但是对我而言却是一场洗礼,一方面,它向我打开了社会学的大门,让我开始理解社会学在思考什么。另一方面,它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审视家庭与社会的全新视角。正如作者所言:“即使我们成年之后所处的生活环境相较童年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即使我们努力排斥过去,童年的生活轨迹以及社会化的方式依然会持续地发挥作用,因此,回到过去的生活环境,总是一种指向内心的回归,一种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包括我们主动保留的那部分自我以及我们否定的那部分自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